转载来自 区卫生健康委 健康北碚
委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神经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因为难以正常交流,就像遥远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所以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重庆市第九民医院)有这样一位“星星的孩子”守护者,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儿童孤独症的康复,用精进的专业和无私的爱为孤独症孩子开启一扇窗。
上图:邵智为患儿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邵智毕业后就来到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十多年儿科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锤炼出了一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儿科医生,颇受儿童和家长欢迎。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诊了一名孤独症儿童,看着孩子空明无邪的眼神,家长满脸哀伤的表情,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从此“孤独症”三个字也成为他脑海中再也无法抹去的印记。作为医生,凭着职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他心中萌发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儿科开辟新的临床路径,潜心致力于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治疗。
儿童孤独症,在当时是个前景不明的全新领域,根本没法和临床这个“香饽饽”比,消息乍一传出,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意见便不绝于耳。但无论是同行的专业意见还是家人的善意规劝,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定。为帮助“孤独症”患者早日康复,就是这一温暖质朴的善意,他毅然踏上了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征程,一行便是二十多年。
以潜精研思之志,建惠及万人之业
上图:邵智开展孤独症儿童相关研究工作
2000年初,邵智开始探索儿童孤独症的康复,筹建成立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事业伊始,受限于专业渠道和硬件环境,困难重重。当时国内孤独症的诊断水平还不高,孤独症的治疗刚起步,所以在康复治疗方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邵智以执着的精神,凭借自主钻研,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自修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其它相关学科,以及自费去先进地区访学,日渐深刻理解和把握孤独症临床康复。
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索,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患者的认可。邵智带领的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团队现已成为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精神心理疾病(儿童孤独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西南地区综合性开展儿童孤独症诊断、康复治疗和临床研究的专业化基地。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在诊疗基础、康复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等各方面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目前,该中心同时还是重庆市残联孤独症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基地,美国北卡罗来那州中央大学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和研究(中国)合作基地。
中心每年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达20000余人次,患儿来自全国各地,省外患者30%以上。
上图: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友兵为重庆市精神心理疾病(儿童孤独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
念兹在兹守望星梦,探索创新萤烛成炬
上图:邵智为团队进行相关专业培训
邵智带领团队研究探索儿童孤独症诊疗新模式,研究编制“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将孤独症筛查年龄提前到1岁,为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创设符合我国孤独症儿童特点的“SMF”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创新“孤独症儿童心灵解读技能干预”技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临床缺陷,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作为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创始人,邵智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科技成果奖三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学》《自闭症儿童心灵解读技能干预教程》《婴幼儿心理行为保健》多部学术专著,其中《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学》一书为国内首部系统全面介绍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的学术专著,对国内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康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余年的康复实践和研究,早已让邵智与他的团队和“星星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经康复已经回到学校正常学习的孩子们也常常会给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当知道孩子们参加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知道孩子们参加歌唱比赛还拿了奖,他们比孩子家长还开心。
二十年来,邵智带领其团队始终沉浸在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里,慢慢的打磨和锤炼,用“情怀和超越”回报时光与岁月,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寻常到极致,这是一份幸运,更是一种选择!